2012年中国风电将现竞争热点转移
当并网成为2012年中国风电的关键词时,在制造领域,竞争的热点已悄然转移。
2011年,中国风电的发展很“不平凡”。虽然新增装机容量依旧世界第一,但增速已然下滑,而并网制约因素也愈发突出,再加上各类事故频繁发生,过去的这一年,中国风电走得着实不易。当并网成为2012年中国风电的关键词时,在制造领域,竞争的热点已悄然转移。
并网容量新增1600万千瓦
“2011年我国风电并网容量新增1600万千瓦,累计达到4700万千瓦;年发电量8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以上。”在1月10日召开的全国能源会上,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上述数据。而就在此前三天的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上,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发布了另一数据:预计2011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2000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仍将是世界第一。但这一数字并非最终的正式公布版,”秦海岩强调说,风能协会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核算,而按照往年的经验,最终的数据往往会略低于预估数字。
而之所以有不同的数据,在于目前我国的风电统计有三个口径,分别来自中国水电顾问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中国风能协会。其中风能协会的统计为装机容量,只要完成吊装的风电机组,都会统计在内。而水电顾问公司、中电联则分别侧重于并网容量和运营容量。
由于风电机组在吊装完成后,还要经过并网、调试、240小时试运行等,最后才能正式投产。因此,往往并网容量要小于吊装容量。秦海岩还透露说,根据初步统计,在去年的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中,华锐风电以370万千瓦左右位居榜首,金风科技以360万千瓦左右紧随其后,国电联合动力则以300万千瓦左右跃居第三。
弃风率或达20%
尽管取得了60%以上的增速,但与2010年的81.41%相比,2011年我国风电发电量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在茶话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直言不讳,2011年我国风电发电量不但与装机容量相比有很大差距,与年初的预计也“相去甚远。”事实上,因无法并网而弃风的问题越发严重。这一点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副理事长施鹏飞那里也得到了验证。他告诉记者,根据电监会的统计,2010年的弃风量是10%,“2011年可能要达到20%左右,北方一些风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要超过20%到30%。”
风资源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导致了风能天生的不稳定性。据悉,能源局今年将组织实施“十二五”第二批规模为1500万~180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建设计划。而风电要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这一弱点无法回避。
对于中国的风电设备制造商来说,2011年并不容易。且不说市场的下滑,并网的制约,单是不断发生的各类事故,就让这个一度风光无比的行业黯淡了不少。
大规模的风机脱网,施工期间突发事故,风机起火、倒塌,叶片材料不合格导致成批更换等。“问题确实存在,”施鹏飞坦承,包括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格,风电场施工中的管理跟不上,没有严格的标准等,“但是从事故分析来看,还没有发现机组设计上出问题。”
在业内看来,未来风电制造行业竞争的热点已经转移。
首先,制造商必须要很快地按照中国不同区域的实际风况量身定制新机型,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从最初的许可证生产、联合设计,再到自主开发,我国风电制造业的发展是从最初的技术引进开始的。但当时引进的都是欧洲技术标准,而实际上欧洲标准与中国有的风况有很大区别。
来源:中国风力发电网 供稿:可再生能源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