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联能软件公司-专业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木联能软件公司
 



技术支持
QQ群


029-88895802
010-62026815
029-88895801
170225657

中国风电、光伏的发展比较


发布日期:2012-03-05 13:46:00

回望2011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事业呈现出盛极而衰,疲态凸显的状况。短短十年,风电、光伏发展有如“孪生兄弟”,先后经历了五、六年的高速发展,让人看到了惊人的成长和令人振奋的未来,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制约其健康成长的一些重大问题。

文中定义的新能源主要是指区别于传统能源之外,近些年规模化发展的新的能源形式,其主要构成部分为风电、光伏发电。

风电、光伏:如影随形的“孪生兄弟”

行业性质相同。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同属能源,能源行业的重要形态是规模,有巨量市场需求和巨额资金推动。二者同时还是新能源,是依靠国家补贴政策扶持才有生存空间的新能源行业。新能源行业一般被视为绿色、高科技行业,目前二者都处于资金和劳动密集型加工阶段,但它的终极形式应该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新能源投资是当今世界投资规模仅次于互联网,投资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中国是这个领域的后起之秀,已经成为世界新能源发展的翘楚。

发展速度惊人,发展规模世界第一。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起步于2000年,高速发展于2005年,短期顶峰于2010年。2010年,风电机组新增12904台,装机容量18.93GW,同比增长73.3%,累计装机容量达44.733GW,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有三家风电设备生产企业进入世界十强。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产能30GW,占全球产能60%,世界十大光伏企业中就有七至八家来自中国。中国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多晶硅、多晶硅片,光伏组件和公开交易市场市值最大的光伏企业。

市场增长空间巨大,短期内光伏发电增速快于风电。随着传统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新能源发展的要求已经迫在眉睫。2011年12月,国家能源局公布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征求意见稿),到2015年,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100GW,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GW,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据此推算,未来4年,风电有近1倍、光伏发电有5倍的增长空间,而且实际结果一定大于这个数字。近两年,在国内终端安装市场,风电发展速度明显减缓,光伏发电发展速度加快。2011年,风电投资同比下降17%至749亿美元,而太阳能技术投资总额激增36%至1366亿美元,几乎是风电的两倍。

终端市场发展模式以集中、规模化为主。在风电、光伏发电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国家地域的自然条件、政策影响不同,形成了分布式和集中、规模式发展的两种道路。欧洲是前一种模式的代表,中国和美国则为后一种。2007年,国家确定了建设7大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光伏发电则从2009年开始,先后推出《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两个重要文件。虽然光伏发电鼓励分布式和集中、规模式同步进行,但从2009年第一个大型光伏电站敦煌电站开始,集中、规模式在西部异军突起。2011年青海推出“930”之后更集中爆发,青海当年光伏装机容量超过1GW,占全国的50%。

目前都处于残酷的行业整合期,市场将向大规模的龙头企业迅速集中。受市场空间、供求关系和政策调整多方面因素影响,风电和光伏发电在2011年全面进入产业调整、企业整合期。国内风机整机总产能目前已达29GW,但2011年装机容量仅为16GW。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从2008年到2011年,价格从6500元/千瓦降至3500元/千瓦,三年下跌近50%。光伏产品价格则在2011年6月和11月出现两次疯狂下调,一年下跌60%。市场向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加速集中。2011年,风电整机制造百家企业中,排名前三位的占据了市场份额的60%。同年二季度,四百多家光伏企业中,前六大制造商的市场份额达55%,远超上年同期的26%。预计未来十年,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各自的存续数量只有10家左右,但其产能和市场规模将超乎想象。

发展格局都是民营资本做产品,国有资本做电站。中国的风电、光伏产品生产企业产量、数量世界第一,这些世界级企业以民营资本为主。2000年光伏行业的经典代表“无锡尚德”,以40万美元现金和160万美元技术股为基础,开创了中国光伏撑起大半个世界市场的时代。但受早期政策、资金、并网等影响,这些民营企业对光伏电站建设几无建树。2009年,中国第一个20GW光伏电站敦煌光伏电站由国家投资总公司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投资建设,国有资本开始大举入主光伏电站。

初步形成了政府补贴格局下的上网电价体系,开始向市场化运作过渡。新能源相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分散性和不稳定性,造成的结果就是产出效率低、制造成本高,没有补贴就没有新能源事业。2009年7月,国家颁布《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设定了0.51—0.61元/千瓦时的风电标杆上网电价。而光伏企业在2011年以前,几乎百分之百依靠世界光伏电站安装大国的扶持政策。直至2011年8月,《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开启了光伏企业分享国内市场的时代。可以说,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的诞生奠定了风电、光伏发电的生存基础,2009年和2011年关于上网电价的规定提供了其发展的空间,是中国风电、光伏发电从“事业”向“行业”质变的元年。

关键设备和技术仍需进口,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步提高。风电、光伏产品的生产事业是作为世界新能源产业链的加工环节进入中国的,其早期发展的结果就是关键技术和设备依赖境外。据《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介绍:风电已经有一套比较健全的风机制造供应链,包括几乎所有主要部件的制造生产基础设施,但是某些关键零部件还需进口。在光伏产品生产行业,从产业链看:多晶硅原料提纯的核心技术和设备生产还主要依赖国外;铸锭设备的国产化率和单机产能已经较高;切片、电池片和组件设备基本还需进口。但随着中国风电、光伏发电业的生产能力、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技术研发和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生产能力也在提高。风电大功率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走在国际前列,率先生产出了5MW的风电机组,6、7MW的已在研发之中。光伏发电产品的核心技术——光电转换率在实际的规模生产中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站建设都曾经历一拥而上、野蛮生长的乱象。由于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业的发展建立在国家扶持政策基础上,并非完全市场化的经济行为,投资规模与最佳效果相互影响的传导效用因此大为衰减,容易出现计划缺失,形成不必要的浪费。回顾其电站建设初期,历史镜头展示着相同的画面:2010年初的甘肃小城瓜州和2011年中期的青海边城格尔木,中国西部的荒原上,先后出现了几十家风电、光伏发电电站同时上马,各大公司跑马圈地,占地为王的疯狂景象:西部机票一票难求,专业人才一人难求,专业安装队伍严重短缺,谁给的报酬高就给谁干。结果导致风电场事故2011年屡有发生,酒泉风电基地65%的问题源于风机馈线电缆头施工安装不合格。缺少合理规划、利用行政手段一拥而上的短期行为,必将为中国新能源事业的发展带来后患。

新的阶段正在开启,扶持政策到了谨慎时刻。2011年对中国风电、光伏发电业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持续、高速发展后的上攻乏力,问题的集中暴露,行业的惨烈竞争,风电的从严管理和光伏发电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都在显示一个初创行业以追求数量为代表的阶段结束,一个经过调整、实现经济性,以追求质量为代表的时期正在到来。国际上,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光伏发电安装大国也开始抑制安装量,下调补贴幅度,新能源事业在世界范围开始了冷静发展时代。回顾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的发展,国家对新能源政策的掌控基本是成功的,既低成本地培育了世界规模最大的风电、光伏发电事业,又未因市场的冲动而过分影响政策的稳健性,增加国家承担的成本。观察当前,政策的出台开始趋于谨慎。2011年下半年,一方面收回了地方政府50MW以下风电场的审批权,另一方面要求所有风电场进行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2012年1月,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实施“十二五”规划第一批规模为3GW的太阳能光伏开发计划。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继风电之后,光伏发电也列入了国家统一规划。总之,新能源的发展是一个动辄成百上千亿投入的全新事业,政策的出台事关重大,允许试错,但绝不允许出现大错。在风电、光伏发电开始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的时刻,选择谨慎的态度一定优于操之过急。

风、光十年:截然不同的六个方面

境内、外市场发展顺序不同。纵观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十年的发展过程,风电是墙里开花墙里香,光伏发电则墙里开花墙外香。更准确地说,是国内政策、市场培育了中国风电事业,是国际,特别是欧洲国家的政策、市场培育了中国的光伏产品生产事业。风电先在国内依托政策和市场高速发展之后,才开始尝试性地进入国际市场。而光伏发电是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是先红透国外再倒逼国内。其发展过程不仅不同于风电,也不同于中国大多数行业发展的轨迹。尽管国内其他行业也不乏世界级企业,却鲜有行业像光伏这样,从企业的诞生之初就带有国际化基因,并拥有如此多的国际级企业家、经营团队,开阔的眼界、思维,巨大的市场和国际影响力。光伏业是中国企业界一个特例,是值得研究和应给予特别重视的国家财富。

早期资本融资的市场、时间不同。由于发展背景不同,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早期资本市场运作分别选择了境内、境外两条不同道路,也就形成了风电发展早于光伏发电,但批量上市融资却晚于光伏发电企业的现象。风电企业基本是近几年实现境内上市融资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华锐风电”上市时间是2010年初。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在创业的早期,完全依靠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自2005年11月“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开始,先后共11家中国光伏企业在美上市,于2008年以前基本完成。由于历史长短不同,境外资本市场更加成熟、严格,境内资本市场依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市场更加活跃。据此,不同资本市场环境下长大的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在未来的新能源事业发展过程中,谁将更具发展潜力值得关注。

在国内市场,风电行业成熟度优于光伏发电。行业成熟度应当包括如下内容:管理体制、行业标准、生产能力,消费对象和社会舆论等方面的成熟水平。风电发展目前基本是内向型经济,光伏产品生产是外向型经济。相较二者,风电的国内市场成熟度远优于光伏发电业。自2003年9月颁布《风电场厂址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规定》到2011年12月颁布《关于加强风电场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风电行业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行业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而光伏发电的管理文件屈指可数,行业标准还在建设之中,与其世界第一的巨大产能不符。行业标准的建立,是世界新能源发展的制高点。作为世界级的新能源生产大国,中国应当以引领新能源发展的责任感,建立起世界级的行业管理体系和行业标准体系。

真正成为规模化商品的时间或不同。发展新能源的终极价值在于替代传统能源,而实现这一终极价值的前提是新能源必须成为有竞争力、规模化的商品,具体说来,是和煤电一样实现平价上网。在当前扶持政策条件下,受投资成本、规模效应、发展成熟度等因素影响,风电平价上网的时间应当早于光伏发电。从投资成本看:建设10MW电站,按照当前水平,风电投资金额约在0.8亿元,光伏发电投资金额约在1.5亿元。从每千瓦时的售电价格看:风电已经可实现0.6元,光伏发电还在1元以上。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发布了我国首个风电发展综合规划——《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专家透露,2020年前陆地风电的成本将与煤电持平。按照2011年8月发布的《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路线图》,光伏发电有望在2021年实现发电侧平价上网。

境内市场问题集中暴露的时间不同,短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对风电发展来说,2011年是问题集中爆发的一年:产能过剩致使行业面临整合,低压穿越造成大面积“脱网”,并网困难造成“弃风”,施工事故屡有发生。当年2月,电监会首次对外发布了《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对未收购风电电量的统计显示,全国风机发电三成弃风。另据统计,至2011年8月底,全国共发生193起风电脱网事故。而光伏发电的国内市场开发则刚刚起步,除了建设中的问题外,其他问题尚无集中显现。专家预测,风电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光伏发电也会遇到,甚至更加突出。当前,风电、光伏发电虽然都处于供求失衡、行业整合的大背景下,但二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不相同。风电主要是加速解决上网和向国际市场进发的问题,光伏发电则是如何继续保持国际市场份额不变,有效扩大境内市场空间,同时如何确保以上发展战略的强大资金支持的问题。

国有资本进入程度不同。民营资本做产品,国有资本做电站是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行业过去发展的基本格局。受分散风险和垄断利润等多种因素推动,国有资本不甘终端,近来纷纷向上游拓展的迹象明显,对此风电表现突出。在风电行业,国有资本已经开始大举进入风电产品生产阶段。2007年国电集团成立了“联合动力”,主营风机整机制造和相关核心零部件开发,短短三四年时间已经跻身国内整机制造商排名前三。光伏产品生产行业目前尚未有大量国有资本进入,但随着行业整合的深化,光伏发电恐难免俗。这种现象是否有利于中国新能源事业长期发展,未来有待观察。

供稿:可再生能源事业部

木联能软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