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风电三峡”:风机叶片转一圈产电2度
张家口5月20日电沿张石高速公路北行,驶过张北县野狐岭路段,白色的风力发电机犹如擎天之柱,密布旷野,叶片在呼呼的大风中悠然转动,成为河北坝上一景。
这就是被称为“空中三峡”、“风光长城”的张北县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目前,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连续安全运行超过100天,累计发电超亿千瓦时,标志着中国新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大风库”变成“大基地”
“风机上的叶片每转动一圈,就能产生2度左右的电”。在张北县新能源办公室,工作人员黄海鑫向记者形象地介绍了大风给张北县带来的效益。
风大是记者到张北县的第一个感受。一进入张北,就听到车窗外嗖嗖的风声,迎风而对,需要紧闭双眼。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张北距离北京225公里,是北京的绿色生态屏障。黄海鑫说,几年前张北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喝着西北风,穷的叮当响”。但现在,大风却给张北“刮”来了钱。
张北地处河北省北部坝头,大陆性季风在此抬升加速,成为国内少有的“大风库”,是中国最早规划的“六大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影响,世界风电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欧洲、北美和亚洲是世界风电产业发展的三个主要市场,占到了世界风电装机总容量的90%以上。
中国的风电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2005年至2010年连续四年新增装机实现翻番,2010年末总装机容量达到4473万千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风电大国。河北风电是国家规划的千万级风电基地之一,主要集中在张家口和承德。在2010年底,河北省完成了装机492万千瓦,排名全国第三。
早在1998年就成为国家首批建设风电场之一的张北县,2005年对风电发展进行了规划。当年,该县在全国第一个设立了风电建设办公室,现改名为张北县新能源办公室,主要从事张北县风电产业的协调、服务和规划等工作。
张北县风电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是起步早,1998年建成的长城风电场是国家首批建设的风电场之一;二是条件好,拥有全省最为丰富、最为优质的风能资源;三是速度快,张北县风电并网总容量已经超过120万千瓦,居河北首位;四是规模大,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以及并网规模在全省率先突破百万千瓦,成为河北第一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张北风电观景塔是当地展示风电产业的景观平台。在这个3层楼的塔上,详细地描绘了世界风电、中国风电、河北风电以及张北风电发展的全过程。游客还可以直达楼顶,远眺苍茫大地,感受风电的威力与魅力。
【中新网】 供稿:可再生能源事业部